屠呦呦团队又放“大招”!青蒿素概念股带动医药板块大涨。
Choi Seung-hoon在思考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4年,北京,一个灰蒙蒙的秋日,他开启了一场征途:试图汇聚几十位来自亚洲国家的代表将千年中医知识浓缩成一个完整的分类体系。十余载努力之后, 9月26日,《Nature》杂志带来最新消息称,明年中医细节将首次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机构——国际疾病分类(ICD-11)之中。
中医和西医,都是保证人类生命健康的科学,两者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应互相包容与学习、取长补短。二者绝不是截然对立,更不是敌人和对手,而是保证人类生命健康的战友,应携起手来共同应对疾病。因此,在管理体制、教育传承、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并不必然要把中医、西医截然分开。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86岁生日之际,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北京大学屠呦呦医药人才奖励基金”。
12月6日,屠呦呦同另外两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共同出席了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将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获奖感言全文
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结束后,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展示获得的奖章。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她的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由于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今年获得医学科学领域重要的大奖——拉斯克奖。
2015年6月4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公布2015年度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的授奖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员因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此奖。同获此奖的还有纽约医学院从事抗疟疫苗研究的露丝(Ruth S. Nussenzweig)和维克多(Victor Nussenzweig)两位教授。该奖将于今年10月1日在哈佛医学院举办的专场研讨会上向三位获奖人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