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是典型的秋季气候,燥是秋季的时令主气,燥易伤肺。肺又外合皮毛,许多人会出现咽喉不适、咳嗽、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
民间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除了暑气逼人外,在大暑前后,旱涝、风暴发生频繁,暑湿之气容易乘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乘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故大暑时节注意养生很重要。
告诉你个小秘密,很多人的肥胖也是由“寒湿”引发的,所以在调理阳虚体质解决腰痛的同时,说不定还能让你的体重减轻哦~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捂”的位置很有讲究,绝不是“不减衣服”这么简单。春季在调理体质偏颇的同时,捂对4个位置,不但体质调理效果事半功倍,“一年无病”的预防效果也可以分分钟达到哦!
春天,气温升高,腠理疏松,脑血流量相对减少,所以常感疲劳乏困。如果老年人犯春困,要引起重视,因为中风前兆也往往有类似春困的现象。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出现白天犯困、哈欠连连,别误把中风当春困,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积极进行治疗。
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禁不住折腾,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问题。胸闷气短啊,手脚麻木啊、畏寒肢冷啊、头痛发作频繁啊,中老年人群对此都深有体会。
人到中年,身体上大大小小都会有一些小毛病,稍微一“放肆”,身体就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寒冷时节,会经常颈肩腰腿疼,“不通则痛”,疼痛与血瘀体质有关,而怕冷则是阳虚体质的典型特征。
痛经是经期及行经前后出现明显的小腹痉挛性疼痛、坠胀,甚至连及腰酸痛不适,严重者伴有头晕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冷、剧痛昏厥等危象,常影响女性的生活、工作。
大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常出现寒潮、大风天气。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始末交替,做好大寒时节的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有人问大寒节气到了怎么养生才好呢?小编提醒,养生要从多方面下手,才能起到最好的保健效果。
新冠后遗症都有哪些?针对新冠后遗症如何进行体质调理?“阳康”患者体质辨识结果如何?哪些人群易患新冠重型和危重型?临床研究“复阳”率高吗?新冠感染患者在出院康复后仍存在部分的后遗症状,中医药参与新冠感染患者的康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