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28
地黄-养心清热益肝肾还能降糖 但生熟有区别 千万别吃错!+ 查看更多
地黄-养心清热益肝肾还能降糖 但生熟有区别 千万别吃错!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3-08-03
故事
宋代方书《信效方》中,记载有一则关于生地黄的生动故事。该书作者在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时,一次外出验尸,当地保正赵温却没到验尸现场。他就问当地人:“为何赵保正不来?”有人回答说:“赵保正衄血数斗,昏沉沉的,眼看有生命危险了。”
等他见到赵保正,只见赵的鼻血就像屋檐水似的不断滴着。他马上按平日所记的几个止衄血的方子,配药给赵治疗,但血势很猛,吹入鼻中的药末都被血冲出来了。
他想:治血病没有药能超过生地黄的了,于是当机立断,即刻派人四处去寻找生地黄,得到十余斤。来不及取汁,就让赵生吃,渐渐吃到三四斤,又用生地黄渣塞鼻,过了一会儿,血便止住了。
来源
相关名
生地、生地黄、干地黄、淮地黄、怀庆地黄、大生地、地髓、地黄炭、熟地、熟地黄、大熟地、熟地炭、还元大品。
图片

产地分布
主产于河南省武陟、温县、博爱等县。
性状鉴别
鲜地黄
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600px,直径2~225px。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
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300px,直径2~150px。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
熟地黄
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气微,味甜。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
鲜地黄 干地黄
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
熟地黄
1.取生地黄,依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
2.取生地黄,依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性味归经
鲜地黄
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
干地黄
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
熟地黄
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鲜地黄
干地黄
熟地黄
药理作用
本品有镇静、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功能、降血糖、抑制钠泵、利尿、降低耗氧量、抗凝、止血、降血压、抑制心脏、抗皮肤真菌等作用。
使用注意
生地黄
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熟地黄
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
来源:百度百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