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2/06
小暑| 三伏天“焖煮”模式即将开启 防中暑指南趁“热”查收→+ 查看更多
小暑| 三伏天“焖煮”模式即将开启 防中暑指南趁“热”查收→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3-07-07
中暑症状
1.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中,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38℃。
2.轻度中暑
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体温>38.5℃,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出现皮肤湿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的情况。
3.重度中暑
常常发生高热、无汗、昏迷,体温>40℃。
为什么会发生中暑?
中暑是由环境高温引起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点的疾病。中医认为,夏天暑气大,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暑气伤人先伤于心,并有“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之说。
如何预防中暑?
1.出行躲避烈日
最好不要在10 时至16 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这样可以防止暑邪侵袭人体,伤津耗气诱发中暑。
2.保持身体水分
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这样做可以补充人体因暑热耗伤的津液,防止中暑。
3.中药调理
夏季暑湿较重,使人感到倦怠疲乏,服用一些清热、补气、祛湿的药材是个不错的选择,常见的有蒲公英、淡竹叶、白扁豆、薏苡仁、藿香、茯苓、鲜芦根等。

4.穴位按摩
身边有中暑的人该如何紧急处理
1.转移
中暑者停止活动,立即将其转移到凉爽、通风的环境下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如果汗水湿透衣服,应更换衣服。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3.降温
可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位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也可用50%的酒精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风扇吹,加速散热。
4.拨打120
应用以上措施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应立即寻求医学救助。如果病人当时已经失去知觉,在实施上述措施的同时可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促其苏醒,若呼吸已经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同时拨打120求助。
更多的健康小知识建议您微信关注“亚宝九和健康管理”公众号进行获取哦!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