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09
国内检出多例奥密克戎XBB.1.16毒株 全球新“毒王”来袭 侵犯眼睛!+ 查看更多
国内检出多例奥密克戎XBB.1.16毒株 全球新“毒王”来袭 侵犯眼睛!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3-04-18
自三年多前新冠病毒大流行开始以来,随着新冠病毒的进化,出现了许多变种。近期一种新的变种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
这种别名为“大角星(Arcturus)”的奥密克戎亚种XBB.1.16已经被世卫组织指定为“监测中的变种”。

目前,从印度到新加坡、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29个国家和地区,XBB.1.16感染病例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此外,中疾控也已在我国本土监测到这一变种病毒。
XBB.1.16毒株“生长优势”更强症状新增结膜炎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下旬,“大角星”毒株占全球新冠病例的0.21%。一个月后,这一比例迅速上升到3.96%。
世卫组织称,XBB.1.16与XBB.1.15变体相似,但在“在刺突蛋白中增加了一个突变,在实验室研究中表明,这增加了该病毒的传染性,以及潜在的增强致病性。”
XBB.1.16是否更危险?日本和捷克的研究人员发表在预印本上的一项研究发现,XBB.1.16对各种新冠抗体具有“强大的抵抗力”,与其他奥密克戎变种(如XBB.1和XBB.1.5)相比,似乎具有更强的“生长优势”。研究人员称,XBB.1.16的传播效率比XBB.1和 XBB.1.5毒株高约1.17至1.27倍,并表明它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NBC新闻报道,XBB.1.16感染者出现了一种新的症状——结膜炎(或称红眼病,特征是眼红、有沙砾感并伴有瘙痒)。这是一种不常在其他新冠病毒变种中注意到的症状。
中国疾控中心已在本土监测到这一变种病毒
4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对比4月8日公布的数据,4月7日至4月13日,新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24例(共计21个分支)。
其中,中国疾控中心首次监测到15例XBB.1.16和2例XBB.1.16.1,表明这一变种病毒也已经进入我国。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