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21
医保个人账户将来会取消?官方回应+ 查看更多
医保个人账户将来会取消?官方回应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3-02-27
25日,针对部分群众对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减少有疑问,对改革后看病就医便利性有顾虑等方面的问题,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司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司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的核心,是用调整个人账户的划入方式,来“置换”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改革涉及利益调整,不少参保人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特别是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医保政策存在一定差异,国家医保局会一直坚持稳步推进,努力处理好改革前后的政策衔接,逐步实现改革目标。
医保个人账户难以满足“保健康”需要

关于我国为什么要启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表示,随着2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个人账户风险自担、自我保障门诊费用的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保障群众健康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三个不适应”,即不适应日益慢性病化的疾病谱,不适应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不适应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全国居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2001年到2021年,门诊服务量快速增长,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数从19.5亿次增至80.4亿次,增长了312%。个人账户有限的资金积累,难以适应参保人对门诊需求的大幅增长。
唤起沉睡的1.2万亿元个账资金
张晓表示,门诊共济制度改革的目标明确要实现社会互助共济保障,发挥和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真正需要医疗保障的参保职工待遇保障。
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99%的统筹地区开展了普通门诊统筹。2022年,普通门诊统筹减轻职工就医负担1086亿元。2023年以来,全国定点医疗机构已实现普通门诊统筹结算4.41亿人次,日均结算超过780万人次,完成结算金额462.4亿元。通过“待遇置换、资金平移”,改革的效果逐步显现。
逐步实现改革目标
负责人指出,个人账户划入方式调整后,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无论是改革前的历史结余,还是改革后新划入形成的结余,都仍然归个人所有,都仍然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
“改革涉及利益调整,不少参保人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特别是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医保政策存在一定差异,国家医保局会一直坚持稳步推进,努力处理好改革前后的政策衔接,逐步实现改革目标。”张晓在答记者问中表示。
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