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2/01
Nature:发现新冠病毒的致命弱点!奥密克戎已成强弩之末?+ 查看更多
Nature:发现新冠病毒的致命弱点!奥密克戎已成强弩之末?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3-01-18

最近《Nature》刊文指出,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新型毒株 Omi-S,兼具了奥密克戎 S 蛋白和原始毒株骨架。
如果病毒致病性的强弱由 S 蛋白决定,那么,由于 Omi-S 的 S 蛋白来自于奥密克戎,其致病性也应该更接近奥密克戎,而不是原始毒株。相反,如果 Omi-S 的致病性与奥密克戎相去甚远,就说明病毒致病性的强弱与 S 蛋白的关系较小。

doi: 10.1038/s41586-023-05697-2.
研究人员将原始毒株、Omi-S、奥密克戎毒株分别感染细胞,24小时后检测感染细胞量,结果显示:原始毒株和Omi-S分别感染了89%和80%的细胞,而奥密克戎只感染了48%的细胞。并且,Omi-S产生的病毒滴度远远高于奥密克戎。
这似乎提示,Omi-S的致病性与奥密克戎不同,反而更接近原始毒株。
除S蛋白外,奥密克戎毒株的非结构蛋白3 (nsp3)、nsp4、nsp6和包膜蛋白等也有氨基酸突变。接下来研究团队将目光放在了非结构蛋白(nsp)上。
结果表明nsp6突变是奥密克戎致病性减弱的关键,而S蛋白突变对奥密克戎毒性的影响微乎其微。
近日,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研所的研究团队就指出,新冠病毒包膜蛋白的突变对病毒毒力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XBB之后,新冠病毒的演变方向仍需持续关注。但从疫情三年来的变化可以推测,病毒演变的趋势仍将是毒力减弱和传播性扩大。对病毒致病机理的深入认识将助力我们早日结束这场疫情风波。
参考文献:
[1]Chen
DY, et al. Spike and nsp6 are key determinants of SARS-CoV-2 Omicron
BA.1 attenuation. Nature. 2023. doi: 10.1038/s41586-023-05697-2.
[2]Yi
Wang, et al. Inspiration of SARS-CoV-2 envelope protein mutations on
pathogenicity of Omicron XBB. bioRxiv. 2023.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3.01.09.523338.
来源:梅斯医学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