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30
猴痘病毒首次进入中国 会引发大范围传播吗?+ 查看更多
猴痘病毒首次进入中国 会引发大范围传播吗?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2-09-19
9月16日,重庆市卫健委报告,在入境集中隔离人员中确诊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这是中国大陆首次确诊的猴痘病例。
但吴尊友认为,“虽然目前可能没有漏网的,但不代表将来没有漏网的。由于猴痘的潜伏期多在6-13天,随着猴痘疫情的继续扩散和我国入境人数的不断增加,超出新冠7天隔离观察期的猴痘感染者流入我国社会层面的可能性将会逐渐增加。”
纵观猴痘疫情的全球流行模式,早在7月25日,吴尊友就预测,“猴痘传入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说猴痘“防不胜防”
猴痘病毒之所以在吴尊友看来是“暗箭难防”,是因为相比于类似流行模式的艾滋病,猴痘的传播模式非常复杂,迄今尚未能完全明确。
尽管在部分报道中,猴痘被渲染成一种与男同性恋和男男性行为者(MSM)密切相关的疾病,但这实际上是对猴痘的一种偏颇解读。
根据对历次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可以明确的是,猴痘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病灶渗出液、血液等体液来传播,而被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同样可以感染猴痘病毒。
中国能否防住猴痘
在防控猴痘方面,中国的经验丝毫不逊于早早开展猴痘研究的部分发达国家。
中国科研人员和猴痘的接触始于非洲。早在2017年中国疾控中心支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期间,为了应对塞拉利昂境内同时出现的猴痘病例,中国疾控中心就于塞拉利昂-中国友好生物安全实验室研发出了用于检测猴痘的血清学和核酸检测技术,并帮助该国成功控制猴痘疫情。

在经历了塞拉利昂猴痘疫情后,2018年,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编制制定了《猴痘疫情应急技术方案》,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对猴痘的常态化防控计划。
在这次重庆发现的境外输入猴痘病例的处置中,此前的准备工作对防控疫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于未来能否阻止猴痘疫情进一步蔓延,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各地疾控部门对突发传染病的防控经验,以及猴痘检测手段的普及性。重庆的“首例”猴痘,很可能只是这场“大考”的开始。
猴痘病毒可防可控
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猴痘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针对普通人,一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猴痘病毒的可能性,比如不要同陌生人发生肌肤接触、注意做好手卫生、使用公共座便器时,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坐便纸,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用酒精湿纸巾或蘸热水的纸巾擦拭后再使用等。
在以往的猴痘或其他痘病毒疫情中,这些针对个人的策略都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而对疾控部门来说,加强对入境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疑似病例尽早进行猴痘病毒检测,可以最大限度将猴痘病毒拦截在“国门”之外。
参考资料:
[1]Thornhill
JP,Barkati S,Walmsley S,et al.Monkeypox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
across 16 Countries-April-June 2022.N Engl J
Med.2022;387(8):679-691.doi:10.1056/NEJMoa2207323
[2]Croft
DR,Sotir MJ,Williams CJ,et al.Occupational risks during a monkeypox
outbreak,Wisconsin,2003.Emerg Infect
Dis.2007;13(8):1150-7.doi:10.3201/eid1308.061365
[3]Ye
F,Song J,Zhao L,et al.Molecular Evidence of Human Monkeypox Virus
Infection,Sierra Leone.Emerg Infect
Dis.2019;25(6):1220-1222.doi:10.3201/eid2506.180296
来源:医学界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