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30
糖尿病患者必看!控血糖的3大误区+ 查看更多
糖尿病患者必看!控血糖的3大误区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2-07-01
现如今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已经高达11.2%,对比以前来说,数据明显上升。
除在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及治疗以外,其余绝大部分患者几乎都在院外或居家进行血糖控制和管理。今天向大家盘点一下糖尿病患者居家管理中常见的错误行为。
身边人群的控糖建议一定是对的
目前外用药物含有的主要降糖成分是:磺脲类或非磺脲类,该类成分在老年人群中出现低血糖风险比较大,对于老年患者以及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是禁止使用的。

因此建议各位糖友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不单单要关注血糖,还需要关注这些药物所起到的意义,咨询专业的医师应该如何处理,不应该听信外面的各种建议更改自己的治疗方案。
反正都是测血糖在家也可以自我诊断
先来看看我国目前最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表中提示的是:c。
一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指尖末梢血糖与许多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次,最关键的是,指尖末梢血糖浓度比静脉血浆浓度低10~15%。如果用血糖仪的检测结果来诊断糖尿病,很容易使那些空腹血糖轻度升高的早期糖尿病患者被漏诊。
医学讲究严谨性,因此诊断糖尿病需静脉血浆血糖,而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控制水平则可以选择指尖末梢血糖。
少吃甚至不吃不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尽管我国以2型糖尿病为主要人群,占据了糖尿病发病人群的90%及以上,但我们必须认清的一个事实是: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治疗方法、疾病预后等都不一样。
我们用同一种观念去看待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显然是错误的。
脂肪是我们人体第一供能来源,严重缺乏胰岛素机体则在供能时需消耗自身脂肪来提供热量,因此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对比于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偏瘦。
如果居家没有摄入食物,没有热量来源,机体会直接消耗自身的脂肪来供能,源源不断地产生酮体(β-羟基丁酸)。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中β-羟基丁酸浓度越来越高,即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合理饮食才是正确的选择,而不是过度节食或者不吃。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应明确自己的糖尿病分型,这对于自己居家管理有很重要的意义。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