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25
中医最早的临床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查看更多
中医最早的临床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2-06-27
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古籍作者
张仲景。
古籍概述
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它系统总结了汉朝及其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的专著。
东汉建安年间,伤寒、疫病流行,张仲景的宗族死亡人数达三分之二,其中伤寒病(包括多种疾病)十居其七。
张氏乃“勤求古训,博彩众方”,参阅《黄帝内经》、《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汤液经法》等古医籍的基本理论,参考当时医家的成就,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于建安十年(206年)撰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确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古籍贡献
1.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基本法则
2. 临床与辨证相结合
《伤寒论》全书共10卷,以论述伤寒感邪、热病为主,阐述了伤寒六经病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
系统介绍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要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仲景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
来源:藏品阁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