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 6846 9866
医学药学网 | 实时提供医疗健康卫生领域新资讯
    实时提供医疗健康卫生领域新资讯
  • 首页
  • 医药热点
  • 医药行业
  • 医药政策
  • 医药企业
  • 医药人物
  • 医药科技
  • 养生频道
2021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布(下)) 关闭 返回上一级  

2021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布(下))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2-04-02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以及公众关注情况,对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并提示安全风险如下:

1.抗感染药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抗感染药是指具有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药品,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品类别之一,其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一直居于首位,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关注的重点。

2021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5.1万份,其中严重报告6.2万份,占11.2%。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占2021年总体报告数量的28.1%。

1.1 涉及药品情况

2021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分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分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

2021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76.3%,口服制剂占19.8%,其他剂型占3.9%;与药品总体报告剂型分布相比,注射剂比例偏高。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78.6%,口服制剂占20.1%,其他剂型占1.3%。

1.2 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2021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总体报告和严重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情况详见图1。与抗感染药的总体报告相比,严重报告的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各类检查构成比明显偏高。

图1 2021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


抗感染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总体报告中,口服制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注射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抗感染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口服制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各类检查、代谢及营养类疾病、胃肠系统疾病;注射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免疫系统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各类检查。

1.3 监测情况分析及安全风险提示

近年来,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总体报告比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说明国家加强抗感染药使用管理等措施取得一定实效,但其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仍然较高,提示抗感染药的用药风险仍需继续关注。

2.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心血管系统用药是指用于心脏疾病治疗、血管保护、血压和血脂调节的药品,包括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血管活性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和其他心血管系统用药。近年来,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及严重报告占比均呈现上升趋势,提示应对该类药品风险给予更多关注。

2021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心血管系统用药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8.6万份,占总体报告的9.5%;其中严重报告11,129份,占6.0%。

2.1 涉及药品情况

2021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严重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

2021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29.4%,口服制剂占69.3%,其他剂型占1.3%;严重报告中,注射剂占40.2%,口服制剂占58.5%,其他剂型占1.3%。

2.2 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2021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口服制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是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注射剂累及器官系统前5位是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心脏器官疾病(图2)。

图2 2021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


2.3 监测情况分析及安全风险提示

2021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口服制剂的报告占比明显高于注射剂,提示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更多来自口服给药途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报告数量位居前两位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为他汀类药品,血脂调节药品不仅用于血脂代谢紊乱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还用于此类疾病的预防。此外,不排除其中存在不合理、不规范使用和药品相互作用导致的情况,提示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关注此类药品的风险。

3.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是指治疗内分泌及代谢相关疾病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糖尿病治疗药物、抗痛风药、甲状腺疾病用药、垂体疾病用药等。近年来,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及严重报告占比均呈现上升趋势,提示应对该类药品风险给予更多关注。

2021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1万份,其中严重报告7,422份,占9.2%。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2021年总体报告的4.1%。

3.1 涉及药品情况

2021年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糖皮质激素、双胍类、其他糖尿病治疗药物(除胰岛素、促胰岛素分泌药、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药、噻唑烷二酮类外的其他糖尿病治疗药物,下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分别是糖皮质激素、胰岛素、抗甲状腺药物。

2021年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口服制剂占56.6%,注射剂占37.2%,其他剂型占6.2%。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口服制剂占50.7%,注射剂占42.0%,其他剂型占7.3%。

3.2 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2021年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总体报告和严重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情况详见图3。与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的总体报告相比,严重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中,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检查,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心脏器官疾病构成比明显偏高。

图3 2021年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


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总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口服制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注射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是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口服制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是胃肠系统疾病、代谢及营养类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检查;注射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是代谢及营养类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各类检查。

3.3 监测情况分析及安全风险提示

从报告绝对数量来看,糖尿病治疗药物报告数量与2020年相比的增幅最大;从各品种总报告和严重报告数量的排名来看,一些较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例如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度拉糖肽、达格列净)排名上升较快。这一方面可能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保障水平提高等原因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和/或诊断率升高,从而引起糖尿病治疗药物使用人群的扩大,另一方面也提示处方医师和患者在选择糖尿病治疗药物,尤其是较新的药物时应注意相关风险。

4.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2021年注射剂(不含疫苗)不良反应/事件总体报告数量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14.7%,在药品总体报告中占比与近年来总体情况基本一致。按照剂型统计,2021年药品总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不含疫苗)占55.5%,严重报告中注射剂(不含疫苗)占70.9%。按药品分类统计,注射剂(不含疫苗)总体报告中化学药品注射剂占87.8%,中药注射剂占6.4%,生物制品占3.1%,无法分类者占2.7%;注射剂(不含疫苗)严重报告中化学药品注射剂占87.4%,中药注射剂占4.7%,生物制品占5.7%,无法分类者占2.2%。

4.1 药品情况

化学药品注射剂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抗感染药,肿瘤用药,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图4)。

图4 2021年化学药品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类别


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类别排名前5位的是理血剂、补益剂、开窍剂、清热剂、祛痰剂(图5)。

图5 2021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类别


4.2 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2021年注射剂总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和各类检查。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各类检查、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和胃肠系统疾病(图6)。

图6 2021年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


4.3 监测情况分析及安全风险提示

从剂型统计情况看,2021年注射剂(不含疫苗)不良反应/事件总体报告数量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14.7%,在药品总体报告中占比与近年来总体情况基本一致。

从用药人群统计情况看,儿童的注射剂(不含疫苗)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19.7%,总体占比与近年来总体情况基本一致。根据注射剂监测情况,建议临床医生用药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重点关注相关安全性内容,处方前进行充分的获益与风险分析,始终遵照“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原则合理选择用药。

儿童作为特殊用药人群,受脏器发育尚未完全等因素影响,对药物更为敏感,耐受性较差,更应谨慎用药。

来源:国家药监局官网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用药,注射剂
上一篇国务院定调 基层中医药迎七大变化
世卫组织:中医药能有效治疗新冠下一篇
下一篇世卫组织:中医药能有效治疗新冠
分享到:

医药快讯 更多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我们不小心跟得了肺结核的人密切接触 就会被传染上肺结核吗?
    发布日期:2023/03/24
  • 我国检出鼻病毒感染病例 50%上呼吸道感染由该病毒引起
    发布日期:2023/03/24
  • 发热 咳嗽 体重减轻 小心肺结核!
    发布日期:2023/03/24
  • 被称为“维生素之王”的沙棘 为何不建议大家喝太多的沙棘汁?
    发布日期:2023/03/23

医药热点 更多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我们不小心跟得了肺结核的人密切接触 就会被传染上肺结核吗?
    发布日期:2023/03/24
  • 我国检出鼻病毒感染病例 50%上呼吸道感染由该病毒引起
    发布日期:2023/03/24
  • 被称为“维生素之王”的沙棘 为何不建议大家喝太多的沙棘汁?
    发布日期:2023/03/23
  • 抗早泄国产药物上市 市场有多大?
    发布日期:2023/03/23
aHR0cHM6Ly93d3cuY255eHl4LmNvbS9xZnktY29udGVudC91cGxvYWRzLzIwMjEvMDkvYTg1YmViNmNlOWIwMWM4ZmE4MjlmZTNjM2ZkMjY4ZmYuanBn
aHR0cHM6Ly93d3cuY255eHl4LmNvbS9xZnktY29udGVudC91cGxvYWRzLzIwMjEvMDMvOTA2ZjAzOGM5YjE2MWM4ZWQyOTQwMzE5NTVlY2UxZjYuanBn 拷贝
打印
医学药学网(招聘入口)

关于我们

       医学药学网是数源汇通企业旗下的自媒体网站,是医药卫生领域领先的媒体和信息平台,利用行业专长与技术优势,我们提供最新的医药卫生行业新闻和信息产品。从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

      更多

联系我们

电    话:(010) 6846 9866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1号海通时代商务中心A1栋 
邮    编:100089 
邮    箱:shoring@shoring.cn




2021 © 数源汇通版权所有
Logo_新版_医学药学网_20160918-01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8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证080454号 /京卫网审字[2008]第41号/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11021677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