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30
七类口服降糖药 各自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查看更多
七类口服降糖药 各自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1-12-08
常见口服降糖药物特点和用药注意事项
双胍类药物
常见双胍类降糖药物有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的江湖地位至今无“人”可撼动,这是因为二甲双胍降糖机制多样,既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抑制肝脏葡糖糖的产生、改善肌肉糖原合成和减少小肠内葡萄糖吸收等。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二甲双胍有降体重作用,因此尤其适合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二甲双胍服药期间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事件,但应注意胃肠道不适反应,因而推荐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胃肠不适。
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常见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该类药物能够对人体胰岛B细胞产生兴奋刺激,促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继而实现降糖目的,因此,用此类药的前提是患者有一定的胰岛功能。

众多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虽师出同门,但各有特点,如格列本脲降糖能力强,半衰期长,发生低血糖风险较高;而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作用时间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风险较小;格列喹酮对肾功能不全者影响较小;而格列齐特具有作用时间长、作用温和的特点。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常见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有那格列奈、瑞格列奈,其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相同,均是对胰岛B细胞产生刺激而增加胰岛素分泌量。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起效快、半衰期短,因此也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药,主要降低餐后血糖。
注意一般在饭前15min服用,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亦可将用药时间调至餐前立刻服用。
因为此类药物仅在进餐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避免了空腹期间对胰岛β细胞的不必要的刺激,不容易引起低血糖,也不易引起体重增加。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该类药物能够对葡萄糖淀粉酶、麦芽糖酶等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继而延缓葡萄糖、果糖的吸收,实现降低餐后血糖目的。
特点是不引起低血糖,有降低体重作用,尤其适用于我国以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主的人群。

该类药物一般随着进餐的第一口食物共同嚼碎服用,才能发挥最佳疗效。
由于该类药物口服后在胃肠道内的降解,吸收少,用药后多有肛门排气增多、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感,一般无需特别处理便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自行缓解。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常见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包括吡格列酮、罗格列酮,又被称为胰岛素增敏剂,从侧面表明了该类药物降糖的作用机制,即为增强胰岛素在外周组织内的敏感性。
此类药物对于腹型肥胖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明显者效果好,单独用药不引起低血糖。

缺点是起效较慢,心功能不全患者可增加心衰风险(心功能3级以上禁用),老年妇女增加骨折的发生风险,因可引起水钠潴留,可导致体重稍增(与胰岛素联用更明显)等。
因此一般不做为一线用药,建议在其他类药物效果均不佳时再使用。
DPP-4抑制剂
此类药物有西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等。
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肠促胰素(GLP-1)的失活,增加肠促胰素(GLP-1)在血液中的浓度,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血糖。

其优点是一般不发生低血糖,不增加体重,无胃肠道反应,安全性和耐受性高。缺点是普遍价格较高。有头痛、头晕、鼻咽炎、咳嗽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很低。
SGLT-2抑制剂
此类药物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艾托格列净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SGLT-2活性,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而降低血糖。

SGLT-2i作为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近些年在全球各大指南的地位也在逐年攀升,特别由于其具有“心肾保护”作用而成为跨界明星药物。
研究还表明,SGLT-2i除了降血糖外,还有降体重、降血压、降尿酸的作用呢。
当然,要注意的是,由于尿糖排泄增加,因此可增加尿路及生殖道感染风险,患者应适量增加饮水,并保持外阴清洁。
若出现尿路感染和生殖道感染,需及时对症治疗。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建议在开始本品治疗之前纠正这种情况。
SGLT-2i可能会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皮肤症状(如瘙痒、皮疹和红斑)大多发生在用药后的2周内,在大多数患者中症状并不严重。
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SGLT-2i不常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警惕。
糖尿病病人的家庭护理
1.严格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叮嘱患者需遵照医嘱,定时定量地用药,并做好日常的血糖控制。
2.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餐,要按医生的要求给患者进行合食物的准备,并嘱咐家属做好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配餐员和监督员,监控患者控制与调节饮食。
3.督并配合患者每日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
4.积极开导患者的思想情绪,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不平衡的一些不良因素,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悲观情绪。
来源:PSM药盾公益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