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5/30
互联网诊疗 实体药店的重大利好!+ 查看更多
互联网诊疗 实体药店的重大利好!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1-11-10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诊疗进行全方位监管,明确不得接受首诊、虚假开方、统方、补方,以及新增明确复诊凭证等重要要求。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规下线上平台的处方药销售将受到极大束缚,因而对线下药店是一大利好。

线下药店迎来利好
11月1日,益丰、老百姓、大参林、健之佳、一心堂等上市连锁药店股价飘红,一心堂甚至触及涨停板。
上市连锁药店股价齐涨,与上周末三季报发布自然有关,各家企业均交出不错的成绩单,亮点突出。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某种程度上也助推了上市连锁药店公司的股价上涨。
有专家表示,虽然《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让实体药店的处方药合规销售遭遇挑战,可能导致经营成本小幅增加,但对医药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却极深,因而总体来说,对药店是重大利好。
互联网平台处方药销售的大难题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不能AI开方、首诊必须在线下,这对处方药的网售产生较大影响。
处方药网售放开以来,慢病处方药销售是平台方的发力重点,因为有持续性健康需求的慢病患者,是其构建健康产业生态的核心。从药品销售切入,围绕患者构建“医-药-患-检-保”的闭环,是平台方的终极目标。
《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让慢病处方药的线上销售,蒙上一层阴影。当下,由于未明确不得线上首诊,患者在平台上购药,甚至感受不到“诊疗开方”的过程。如《征求意见稿》真的确定实施,那患者线上购药时,就必须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由接诊医师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并采集证明患者已经确诊的纸质或电子凭证信息。这无疑会加大患者购药难度,进而影响其线上购药意愿。
受冲击更大的,是非慢病处方药的线上销售。原因在于:慢病患者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还有实现的可能性;但在非慢性疾病患者,普遍而言,不太现实。
例如,男性用药和抗生素一直是网售处方药的明星产品,这类应急性、私密性需求较强的商品,购药者如何去提供诊疗记录?即便上医院诊治,相信选择医院或药店购药,而不是上传病历线上购药的可能性更大。
非慢病处方药,在互联网平台处方药销售的占比,远高于线下。
据中康CMH监测,医药B2C目前仍以滋补保健品、隐私类药物为主,例如2020年阿里健康处方药top10细分品类销售额中(单位:亿元),男科用药排名第一,其次是治疗心脑血管、以及皮肤及性病用药、肝胆用药、风湿骨外科等。
2020年阿里健康处方药Top10细分品类销售额(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魔镜市场情报《2020医药零售发展蓝皮书》
京东研究院数据显示,京东平台TOP10品类中,阳痿早泄用药排名第二,皮肤用药、肝炎、风湿骨外伤用药等排名前十。
京东平台-Top 10品类

数据来源:京东研究院
此外,两性用品品类在O2O销售占比排名第一。据中康CMH数据监测,计生用品、妇科、ED、口腔咽喉类等应急性、私密性特征强的品类O2O对药店整体的贡献度高于其他品类,购药者更容易选择在O2O渠道购买这类药。

真正要实现互联网诊疗的严格监管,监管部门恐难以匹配足够的监管力量,因而有人担忧《征求意见稿》的相关细则难以真正落地。但有业内专家表示,即便如此,在当前整体政策风向下,互联网大平台一定会严格约束自身,不去挑战“红线”,以达到合规要求,因此,平台方的处方药销售深受影响,是必然的结果。
对“医+药”联动业务形成挑战
目前卖药仍是互联网平台的最大盈利来源。2021年京东健康收入136.38亿元,同比增长55.4%,其中商品销售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52.9%,占到整个营收的87%。而阿里健康的医药自营业务也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达85.17%。
但卖药绝不是平台方的终极目标,打造“保险+检+在线诊疗+药”全闭环才是。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首诊必须由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完成,互联网诊疗要最大程度与实体诊疗“同质”、“同监管”,让互联网诊疗进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意见稿》同时明确,“禁止统方、补方等问题的发生”,“医疗卫生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相挂钩”,这从政策层面对互联网诊疗与药品销售行为进行“分割”,对平台方着力构建医药联动形成合规性挑战与业务创新上的考验,也大大加大了平台方构建生态的难度。
来源:第一药店财智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