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09
中医对厌食的病因病机如何认识+ 查看更多
中医对厌食的病因病机如何认识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1-10-29



中医学认为,厌食的病位在脾胃,多与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等有关。根据临床统计分析,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所致的厌食占50%左右,因病而导致的厌食占27%左右,因后天失调、环境变化、精神因素所致者占23%左右。
辨证论治是中医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认为各种疾病都具有错综复杂的病史、病症和体征。根据病因、症状的不同,中医把厌食分为脾失健运(阳虚体质)、胃阴不足(阴虚体质)、脾胃气虚(气虚体质)和肝脾不和(气郁体质)来辨证论治,根据患儿的不同证型,临症加减兼夹体质。

脾失健运证(阳虚体质)
患儿多表现为食欲减退,食而乏味,甚则厌恶进食,偶尔多食或强迫进食后可致脘腹饱胀或嗳气泛恶,形体正常或略瘦,大便不调或干或稀,但精神状态较好,舌淡红,舌苔白或薄腻,脉濡缓。

胃阴不足证(阴虚体质)


脾胃气虚证(气虚体质)

肝脾不和证(气郁体质)

治疗小儿厌食症,当遵从“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原则。“运”具有动而不消的特性。运与化,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期间,家长要有耐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体质调理、饮食调养,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