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示2020年全省药品网上交易情况的通知》公开了河南省药品招采平台过去一年的系列交易数据。据赛柏蓝观察,除年度数据外,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此前还公布了每个季度的数据。除河南省之外,福建、江西、内蒙古等省份也会公开其省招采平台的药品采购数据,省级药品市场的数据信息似乎也在逐渐公开化、透明化。主要包括:(一)各省辖市和直管县药品交易情况;(二)各医药机构采购情况;(三)生产企业供货情况;(四)经营企业配送情况;(五)药品交易情况。总体来看,河南省2020年共有3613家医药机构(全省医疗机构和部分零售药店)、2404家生产企业、469家经营企业通过平台交易,交易药品18129个,交易金额532亿元。在河南省药品招采平台上,交易金额前10名的药品有:奥西替尼、曲妥珠单抗、阿托伐他汀钙片、头孢哌酮/舒巴坦粉针、丁苯酞氯化钠大输液、安罗替尼胶囊、碘克沙醇大输液、布地奈德混悬液、脑心通胶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总的来看,主要是抗癌药、心血管用药、抗生素、呼吸系统用药。不同于福建市场上销售金额Top20外企占据明显份额优势的情况,这10个交易金额最高的药品有5个来自于外企——主要是阿斯利康、上海罗氏、辉瑞,有5个来自于国内药企,分别是辉瑞制药、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正大天晴药业、江苏恒瑞、陕西步长制药、沈阳三生制药。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10个药品中,步长制药的脑心通胶囊是唯一一个进入交易金额前十名的中成药。在生产企业供货情况的部分,河南省公布了2020年网上供货金额前100名的生产企业,其中排名前10的药企有:恒瑞、正大天晴、阿斯利康、辉瑞、扬子江、杭州中美华东、罗氏、齐鲁制药、瑞阳制药、拜耳。值得注意的是,至少从排名前10的药企来说,河南省的生产企业供货金额占比与全国范围内的情况有一定重合。具体来看,过去一年,恒瑞在河南省的供货金额达16.39亿元,正大天晴在河南省的供货金额达13.26亿元,阿斯利康的供货金额达10.36亿元,至于排名前10的另外7家药企,在河南省的供货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下,第10名的拜耳过去一年在河南省的供货金额不到5亿元,为4.61亿元。总体来看,供货金额前100名的生产企业,供货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但是头部药企占据更大份额的现象也十分明显。据风云药谈统计,河南省线上交易TOP100中,内资药企达81家,金额总计199.4亿,占比77.45%,跨国药企19家,金额总计58.08亿,金额占比22.45%。至于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河南省也进行了统计发布。在2020年网上配送金额前50名经营企业中,排名第一的是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配送金额69.88亿元,排名第二的是国药控股河南股份有限公司,配送金额53.32亿元,排名第三的是河南省的地方医药商业公司河南省康信医药,配送金额30.5亿元,排名第四的是河南省医药有限公司,配送金额14.88亿元,排名第五的是河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配送金额是11.25亿元。从排名前50名的医药商业公司来看,除了部分河南当地的医药商业企业外,国药控股、华润在河南掌握着相当的终端资源。至于2020年网上采购金额前50名的医药机构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南省作为医药大省的医药产品消费能力。在采购金额前50名的医药机构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39.04亿的订货金额,排名第一,河南省人民医院位列第二,订货金额也达25.88亿元,河南省肿瘤医院的订货金额19.88亿元,居于第三名。总体观察采购金额前50名的医药机构可以看到,高床位数、高门诊量、多专家资源的大型公立医院仍然是中国医药市场最强势的终端机构。虽然只是一省的医药采购数据,但是河南市场的代表性还是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