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状况或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病证辨别的一种诊察方法。宗气积于胸中,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在宗气和心气的作用下,心脏一缩一张地搏动,把血液排入脉管而形成脉搏。《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其充在血脉。”相关论述说明脉动源于心,脉搏是心功能的具体表现。故脉搏的跳动与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基本一致。《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脉乃气血运行的通道。《灵枢·决气》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脉管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管运行的作用,当血液由心脏排入脉管,则脉管必然扩张,然后脉管依靠自身的弹性收缩,压迫血液向前运行,脉管的这种一舒一缩功能,既是气血周流、循行不息的重要条件,也是产生脉搏的重要因素。因此,脉管的舒缩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脉搏,产生相应的变化。心血和心阴是心脏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气和心阳是心脏的功能活动。心阴心阳的协调,是维持正常脉象的基本条件。生理状态下,心气旺盛,血液充盈,心阴心阳调和时,心脏搏动的节奏和谐有力,脉搏亦从容和缓,均匀有力。脉诊在临床上,可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们在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时,需结合脉诊,做到“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精准掌握患者实际情况,调理体质治疗疾病时也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