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有过食物过敏的孩子,家长除了要知道日常饮食中哪些是易过敏的食物,还要了解购买的食品中是否也含有致敏成分,这就要求家长学会看食品标签,确保购买的食品中没有致敏成分,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像“食用淀粉”“蔬菜淀粉”等成分表中常用的食物添加成分就可能来源于玉米、黄豆、土豆或牛奶蛋白,如果你不清楚或是有疑问就应该避开该种食物,不要高估孩子对过敏食物的抵抗力,而增加让孩子再次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
孩子每一天的成长与变化,家长都看在眼里,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孩子偶尔的不适。易过敏的孩子需要家长更多的细心与陪伴,找出过敏原,和孩子一起度过过敏期。
孩子的过敏症状易于观察,但相比之下过敏原就没有那么显而易见了。家长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饮食状况并详细记录下来,其中包括一日三餐进食的食物和水果、点心等加餐食品。引起过敏反应的可疑食物,摄入量是多少,从进食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以及出现了怎样的过敏症状都应该被记录下来;其他时候进食是否也出现相似症状,是不是有其他因素的参与,比如运动;与上一次出现过敏反应的时间间隔是多少等,至少连续记录4天。但如果是进食了某种单一的食物,并且症状是出现在进食后的几分钟或几小时内,还与之前的症状相似,就应该考虑是食物过敏了。
找出可疑的过敏原后,还需要家长进行持续测试、跟踪观察,每次选择一种可疑食物,连续2周或3周禁食,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情况,然后再进行下一种,直到所有可疑食物测试完毕。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要尽量避开花粉较多的季节或家里装修期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可疑食物的排查应先从孩子爱吃、常吃的食物开始,比如乳制品。如果孩子很容易过敏,那就要采取快速减轻过敏症状的方法,可以将所有可疑食物同时去除,等到孩子过敏症状改善后,每隔1周恢复一种食物,如果再次出现过敏症状,那么这种食物要彻底清除。
通常出现的过敏反应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过敏症状;荨麻疹、风疹、湿疹、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产生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等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