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医学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是“四诊”,也就是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其中望诊排在第一位。“面诊”就属于望诊的一种,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使用任何现代设备,也很少有条件限制,更不会产生医源性疾病,它曾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对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或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人的视觉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古代,科学技术很不发达,“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的眼睛是最可信赖的诊断“仪器”,它给我们提供最直接的疾病表现,而人的面部,又是我们在接触一个人的时候能够看得到并且最先注意的部位,所以面诊在望诊之中最为重要。
《黄帝内经》有关色诊的论述也十分丰富,如《素问·五脏生成》中指出,色诊有“五生色”“五死色”,即“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炱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说明观察面色的光泽和晦暗是色诊的关键。在《黄帝内经》色诊理论的基础上,后世的很多医家又不断进行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目色诊、鼻色诊、颜面色诊、耳色诊、唇色诊等多种局部色诊的方法,并且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比如青色,它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什么颜色叫青呢?就是我们手上青筋的颜色。大家注意观察,有的人在面部的鼻头、额头有一些青的颜色,有的人比较明显,有的人不明显。青色的临床主病,第一是肝胆病经常见青色,多与气郁体质或湿热体质有关。肝胆在五行中属木,木就是地上的草、树木,青色是基本的颜色,与黄疸病的黄有区别。第二是寒证的时候可以见到青色。因为寒性凝固,寒凝经脉,血管收缩,经过的血变少,从而出现青色,多与阳虚体质有关。第三就是疼痛的时候可以见到青色,有时候肚子痛得脸都青了;月经来的时候,痛经,脸色也会发青;冬天的时候,手冻僵了会痛,会出现青色,多与血瘀体质有关。具体判断还需要结合体质辨识报告和舌诊等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