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3/02
地方医保增补 新消息传出+ 查看更多
地方医保增补 新消息传出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19-11-14
目前,国家医保目录谈判正在进行中,部分近两年获批上市的创新药通过谈判降价的方式进入医保目录。在新药动态调整进入医保的同时,20个国家重点监控品种全部被调出医保,未来三年,还要消化取消地方医保增补品种。
“从调出的品种来看,有一些是年销售量比较大的品种,这次被调出,可能对个别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但评审意见认为,将此类药品调出目录,有利于为调入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腾出空间,也有利于促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国家医保局相关领导此前曾明确表示。

▍地方医保增补取消讨论
近日,在一次会议上,业内知名权威人士就地方医保目录增补取消的问题,向赛柏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地方医保目录增补取消,全国统一医保目录,忽视了地区之间的差距,不尽合理”,他进一步解释道,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的地理、气候环境都不相同,用药存在不小的差异,比如南方多蛇虫,抗蛇毒的血清就有必要纳入当地的医保目录。
至于讨论较多的地方医保目录增补过多、过滥,不尽合理的现象,他向赛柏蓝说道,地方医保目录增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程序不合理、不透明导致的,程序可以优化,甚至进行一定的制约,但是是否应该一刀切的砍掉地方医保目录增补的权限,值得商榷。
虽然名义上,各省可以将该省内医疗机构广泛使用且“价格合理”的品种调进地方医保目录中,但是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有一些省份增补进地方医保的品种是销量庞大的辅助用药。
在与赛柏蓝交谈的最后,上述权威人士还反问道,全国各地经济水平和医保基金负担能力大不相同,使用同一个药品目录,就是合理的吗?
确实,据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不同省份医保基金的结余水平差距明显,浙江、上海、广东等地的城镇职工医保可够当地使用3年,而北京、内蒙古、海南、湖南以及东北三省则几近亏空。
▍三年内增补药品调出
8月20日,国家医保局正式下发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在“明确地方权限”一项提到:
“各地应严格执行《药品目录》,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消化过程中,各省应优先将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药品调整出支付范围”。
地方增补品种调出医保的安排如下:
2、其余地方增补品种原则上在三年内完成清理,三年清理品种的比例分别为40%、40%、20%。
▍目录不再是尚方宝剑
就地方医保目录增补的问题,行业资深人士张廷杰对赛柏蓝说,其实地方增补分为几种,一种是实际需求的地方增补,第二种是做了工作的地方性增补,对于这种情况,他解释道,有些地方增补品种的通用名、品规、剂型是独家的,虽然不在国家医保目录中,但是在地方医保目录中,也产生了很大的销量。
第三种是部分医院和一些专家觉得个别产品有临床医保需求,这也是一种进入地方医保的渠道,可以说,地方医保增补品种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
“地方医保目录增补取消对于相关药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目前在中国公立医院的药品销售,主要受医保和医生处方的驱动,此外,药占比和医院控费对于非医保的药品金额也有一定的控制”,张廷杰向赛柏蓝表示。
责任编辑:医学药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