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三年医改即将到收官阶段,盘点医改各项改革,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认为:新医改五大改革项目中,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证明是最差的。
在2011财新峰会的“医改寻路”分论坛环节,他发言时提出,依靠基本药物制度降低药费、解决百姓医疗负担,此路不通。
09年将“基本药物制度”当作新医改五大具体改革项目之一,以“安徽模式”为样本在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大规模推行。核心举措是,政府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统一招标;基层医疗机构以进价销售基本药物,即零差价销售;为补偿基层医疗机构卖药损失,政府进行财政补偿。
中国已存在医疗保险制度,通过改革医保,也可控制药费。朱恒鹏认为,在设计伊始,基本药物制度即没有必要。
首先,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实行零差率,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药品购销中的回扣问题;其次,政府财政补偿不合理,在补药费差价上,制定药费15%的补偿额不符合实际。他认为,以安徽模式为例,基本药物制度违反经济规律,在现实中不可行。
他强调,实践证明,在基层医疗机构,从地方现实和推行效果看,基本药物制度是失败的。朱恒鹏说,根据他的研究,基本医疗机构的药品加价率远高于15%,平均为100%;而在补偿方式上,通过财政补偿负担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方式,会造成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人员推诿病人的现象。
责编:医学药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