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祖尧简介
姓名:沈祖尧
性别:男
国籍:中国
民族:汉
毕业院校:198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现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沈祖尧,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祖尧的成就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在2003年非典一疫中,带领其医疗队伍在前线与疫症对抗,展开了一系列SARS冠状病毒临床及流行病学的研究,被《时代周刊》列为当年的“亚洲英雄”。在学术研究上,他著作甚丰,曾获多个研究员奖及论文奖,也获得裘槎基金会优秀医学科研学者奖及长江学者成就奖,他也曾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的模范教学奖,可说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并重。
在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选举上,不论在香港中文大学及全港,沈祖尧均形象颇佳,其背景也切合2009年5月4场咨询会中校内成员提出的关于校长的多项期望。除学术地位及发展愿景外,当时咨询会有意见提出校长应年约50岁、有魄力、能较长时间带领中大发展和作较长远的计划,更需要与学生、教职员、校友及校董会和谐共处;也有人强调校长不是找“学术明星”,最好与中大有渊源,应先考虑校内资深教授,其对人处事的态度比学历和能力更为重要。多项意见都与沈祖尧不谋而合。
沈祖尧在198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并于同年获得香港医学会奖。后于威尔士亲王医院内科学系任职,至1986年,获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衔,并始研肠病学与胃肠内视镜。研究领域包括肠胃出血、幽门螺旋菌、消化性溃疡、肝炎,以及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癌症。
1989年,沈祖尧获选为裘槎基金研究员及加拿大Izaak Walton Killam纪念学人,于1991年获得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哲学博士衔。1992年就任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学系讲师,及至1996年升任讲座教授及肠胃及肝科主管。于2007年,成为中大医学院副院长。他于2008年起担任逸夫书院院长。
1993年,沈祖尧获香港内科医学院授予AJS MacFadzean讲师荣衔。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症爆发期间,沈祖尧积极进行抗疫工作,与另外两名香港医学家同被《时代周刊》列为当年的“亚洲英雄”。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将于2010年6月30日任满退休,中大校长遴选委员会20日向校董会一致推荐现任中大医学院副院长、逸夫书院院长、因抗非典而被誉为“亚洲英雄”的沈祖尧,为新校长候选人。
委员会从200名获提名的人士中选出沈祖尧,未来三星期他获安排与各大学成员会面。若一切顺利,校董会在听取教职员、学生、校友等意见后,将在2009年11月10日举行特别会议表决通过任命,沈祖尧将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第7任校长。就获推荐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候选人,沈祖尧回应指出:我很荣幸成为中文大学的校长候选人,我热切期待在未来数星期与不同的大学成员会面。
香港医院管理局杰出员工及团队奖(1998)
抗SARS 杰出奖(医护科技人员组) (2003年)
中大校长模范教学奖(2003)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银紫荆星章(2004)
长江学者成就奖(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7)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最突出贡献奖(临床治疗)(2007年)
Marshall 及Warren 讲座奖(2009)
德国肠胃病学协会内镜奖(2009)
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
责编:医学药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