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咸中,男,满族,1925年8月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科学地运用中医、西医之长,确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地位,阐明其治疗规律,提高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水平。提出了“抓法求理”的研究思路,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的有机结合。是中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姓名:吴咸中
性别:男
民族:满
出生地:中国辽宁
毕业学校:满州医科大学
个人经历:1925年8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城;1943年毕业于新民县国立高等学校。1948年毕业于满州医科大学,7月任天津市立总医院外科住院医师。1952年7月任天津市立总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外科学讲师。1956年7月任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1959年2月—1961年9月在天津市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1962年11月任天津医学院外科学副教授。1964年12月—1977年12月任天津市南开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1975年5月创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任所长。1978年1月—1983年6月任天津医学院副院长兼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所长。1979年4月任天津医学院外科学教授。1984年6月任天津医学院院长。1989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会长、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98年 创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2009年被评为国家首批国医大师。
学术贡献:吴咸中率先提出,在中医传统的“理、法、方、药”中,“法”是一个重要环节,抓住“法”,既可上溯求“理”,又可下达寻“方”,从而能产生理论研究的突破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治疗效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带领研究人员用现代医学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急腹症治疗八法”中各法的代表方剂、药组及单味药物,阐明其作用机理,加深了对中医理论实质的认识,促进了中西医药学在理论上的结合。实验研究证明,通理攻下法可以增加肠蠕动,增加肠分泌;增加肠血流量,改善肠管血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限制炎性病灶扩散;促进腹腔内血液吸收,预防肠粘连;促进胆汁分泌,并有利尿作用;还可抑制细菌生长。活血化瘀法能增加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粘滞度,促进腹腔渗液吸收,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这类的系统研究不仅从理论上说明了各法的作用机制,也指导和扩大了各法的临床适用范围。抓“法”求“理”的研究思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研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指导作用。
人物评价:吴咸中不仅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医学家,在领导工作中也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华。自担当领导职务以来,他的讲话报告一般都自己准备稿件,即或请人代笔,也要逐字逐句审定,有时重新改写。作为实行院长负责制的试点单位,他团结一班人在学院全面改革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学院办学规模扩大为3000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无论在教学、科研、医疗和对外交流合作各方面,都称得上是建院以来的鼎盛时期。人们称赞他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但他从不引以自恃。他的座佑铭是:“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他格守的时间表是:“一年当两年,一日三单元(指上午、下午和晚上)、假日干半天”。多少年来,坚持不懈。他每天都要摘录报刊杂志中的高等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动态,每周都有3个半天的医疗查房,每个学期都要讲授外科学、医史学,每年都招收研究生和国外进修生,每年都要求有专著或论文发表。他的那些大部头著作大都是在晚间、假日忙里抽闲,日积月累完成的。他常告诫自己和别人说:“虚名不可贪,名重更需谦,科学无坦途,智者贵登攀”。他仍以创业的精神在中西医结合的园地上勤奋耕耘着。
责编:医学药学网